檢驗科是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之間的橋梁,包括臨床化學、臨床微生物學、臨床免疫學、血液學、體液學以及輸血學等分支學科。(檢驗科設計、醫學實驗室設計、檢驗科布局)
一、如何分組
檢驗科按檢查分組:臨檢、生化、免疫、微生物。
臨檢檢查項目包含: 血液、 血液寄生蟲、尿液、糞便、體液及腦脊液、血栓性 疾病、G-6PD酶缺乏、地貧、 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、自體溶血性、 血液病形態學、新生兒疾病篩查。
生化檢查項目包含:生物全項、肝功能、腎功能、糖尿病、血脂、心肌損傷、貧血、離子檢查、血、尿淀粉酶、胰蛋白酶原Ⅱ、血脂肪酶。
免疫檢查項目包含:感染疾病、病毒標志物、腫瘤標志物、特種蛋白、自身抗體、骨代謝類、激素。
微生物檢查項目包含:細菌、真菌、病毒、支原體、衣原體等。
二、檢驗樣本
一般 有:血液、尿液、糞便、腹積水等。
三、醫院檢驗科分區一般分生活區、實驗區。
生活區:辦公室、示教室、值班室
檢驗區:主檢驗室、輔助檢驗室
四、醫院檢驗科在院內選址要求:
首先,臨檢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,也是在檢驗科的最前端;檢驗科一般選在靠近門診的地方;接收血液、尿液、糞便等樣本的窗口也要著重考慮,以方便患者;綜上述幾點,在設計時對醫院內物流系統也有一定要求,傳統方式是采用人工推送送去各科室。
隨著國家的發展,社會的進步,現在有的醫院采用“流水線”式的物流方式,從樣本接收窗口到送各個檢驗科室或化驗室,就像分檢快遞般的物流系統,從而省去了人工,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,為醫院創收更大的價值,更好更快的服務于廣大群眾。但是此物流系統造價比較昂貴,因此,現在大多數醫院還是采用傳統物流方式。
在設計時一定要結合醫院經濟狀況及規模大小來選擇。
標本接收窗口應設在公共衛生間附近;標本運送最好是本棟樓層上下,近距離為佳;檢驗科應避免與影像科上下樓層,因為檢驗科用水較多,上下水系統,而影像科是鏡檢為主,貴重儀器較多,應盡量避免形成上下樓層關系。
五、醫院檢驗科分區布局
檢驗科可分為臨檢區、生化免疫區、微生物區。(澳美實驗室設計、醫學實驗室規劃、實驗室空間設計)
臨檢區:
臨檢區主要檢驗:理化性質、細胞形態、數量
臨檢區中的尿糞便檢驗區單獨設置一個房間,并安裝排風。
鏡檢室單獨設置一個房間,儀器多數較貴重,工作人員檢驗時需安靜。
生化免疫區:
生化區主要是標本放進儀器中,電腦終端查看數據結果
免疫區里基本是全自動儀器,一體化操作。
實驗室設計主要考慮:
強電點位和給排水點位預留,后續點位增加擴展主要通過功能柱的形式連接至地面或實驗臺上。
既然說到排水這塊,在這簡單科普一下。一般建筑有兩大排水,一是污水,二是雨水,“雨污分流,獨立分開”是基本常識。
若實驗室污水處理,需獨立設置排水管,不能同一般污水共用一個排水管。
生化免疫區設計時還要考慮到儀器噪音及熱量等問題。
空調系統一般采用多聯機,獨立的冷熱源系統。
排水設計施工時注意:
樓板開孔,一般是往下一層接排水管排出。
若下一層不可排,也可同層排,但一定要有坡度。
若是同層也不可排,可用一個泵往樓頂抽排出,收集,再做處理。
給水管道尺寸:φ25、φ32、φ20;排水管道尺寸:φ50、φ75、φ110
微生物區:
微生物區對流程和環境要求比較高。
大致流程:試劑準備室(培養基準備)和樣本準備室(樣本接收、準備)流向接種室(超凈臺)到培養室(培養箱)再到實驗室(生物安全柜;真菌檢測需再隔出一個房間)然后洗消室(洗滌消毒,洗衣洗器具等有條件可獨立分開)。
提示:
若面積小,接種和培養可放置在同一個房間,當然,最好是隔出一個房間(接種室),局部百級,超凈工作臺即可。
每一次接種完之后,此工序完成實驗人員必須洗器皿消毒殺菌,此工序繁瑣,同時也因微生物標本具有時效性,需盡快接種培養,若充足空間,接種室旁邊應設置滅菌間,供器皿洗滌消毒。
六、(PCR實驗室設計)
PCR實驗室又叫基因擴增實驗室(聚合酶鏈式反應)是一種分子生物學技術,用于放大特定的DNA片段。
廣泛應用于:檢驗艾滋病、乙型肝炎、禽疫病、癌基因的檢測和診斷、DNA指紋、個體識別、親子鑒別及法醫物證、動植物檢疫、食品衛生檢測、轉基因作物與轉基因微生物檢測等。
檢驗科的PCR實驗室:
一般分四個區:試劑準備區-標本制備區-基因擴增區-產物分析區。
設計主要考慮:
對于潔凈度現沒有硬性要求,一般為10萬級即可;
氣流壓差梯度設置:試劑準備區(+20Pa)-標本制備區(+15Pa)-基因擴增區(-5Pa)-產物分析區(-10Pa),緩沖間(+5Pa);緩沖間一般要裝互鎖裝置。
七、HIV初篩實驗室
區分:潔凈區、半污染區、污染區
潔凈區:醫生收發標本報告(辦公室等);
半污染區:緩沖間、洗消間等;
污染區:標本檢驗(檢驗區)。
主要設備:生物安全柜、離心機、高壓滅菌鍋等。